思政课教师教育大学生谨防“套路贷”陷阱
近日,针对一种新型的诈骗行为——“套路贷”,我院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树立法治思维,提高法律意识,提高警惕,防止陷入“套路贷”的泥潭。
通过《今日说法》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套路贷”是不法分子以无抵押快速放贷为诱饵,以民间借贷为幌,诱骗或强迫他人陷入借贷圈套。通过精心设计的“套路”手段让借款人的债务在短时间内呈几何式倍增,继而通过暴力讨债、虚假诉讼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较大数额财产。其主要表现为:1.以“迅速放款”为诱饵吸引借款人,随后以“违约金”、“保证金”、“中介费”、“服务费、”“行规为由”,哄骗借款人签订“阴阳合同”、“虚高借款合同”,“借一押一”“借一押二”。例如借10万元,欠条写的却是20万元。骗子往往会说“不会真让你还这么多,按期还就没事”。2.刻意制造逾期陷阱。当还款日期临近,借贷公司不主动提醒借款人逾期,甚至以电话故障、系统维护为名导致借款人无法还款。然后,这些公司就以违约为名收取高额滞纳金、手续费。3.层层“平账”。放贷人哄骗借款人前往银行转账取款并拿走现金,留下银行流水作为证据。比如,放贷人通过银行转账给借款人20万元,接着让借款人取出,然后拿走其中的10万元,最后借款人实际到手的钱只有10万元,但是银行流水却显示有20万元进账。4.采取 “层层转贷”等方式,在借款人还不了钱时,介绍其继续向另外一家公司借贷用于还钱,最后还款远远高于借款,逐渐让借款人陷入套路贷。
学生们纷纷对以案说法教育方式表示认可和欢迎,并表示在以后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远离“套路贷”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