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组织和利用视频资源讲活高职思政课
由于高职生文化基础及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立德树人任重道远,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提高课堂吸引力、控制力来吸引凝聚这些学生群体的学习注意力,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不可忽视的课题,更是高职思政课教学首先要重视的问题。在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善于组织和利用视频资源讲活思政课是值得进一步总结和借鉴的一个方面。
善于组织和利用视频资源讲活思政课是突破思政课教改瓶颈最有效的方法。西方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象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按照高职生学习心理及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培养,靠一种教学方法或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方法是根本不现实的,而应该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这些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并加以综合运用。而丰富的思政课视频资源可以作为上述“连接”的有效载体,视频的形象直观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视频的信息的丰富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之需,以视频中资源的应用为抓手,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可以密切与高职生生活实际、社会现实生活万象的联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起来。譬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思修部分教学,教师可以选择《感动中国》中道德模范人物视频片段播放,对学生进行理想信仰、爱国情怀、人生价值、中华美德等鲜活的价值观和有形的正能量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观后感言,交流讨论等环节和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思想的升华,既符合“三贴近”原则,又达到了“三入”目标,达到师生双方的责任意识及使命意识之建立,用相对经济的时间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
善于组织和利用视频资源讲活思政课,有利于深入浅出地完成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通过更精彩生动视频资源的选择、组织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思政课内容的口语化表达、内容的选择性切入,方法的互动式启发,讲授的形象化打造等困扰思政课体系转换的一系列困境问题,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组织和利用视频资源进行思政课教学可以把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研究式、情景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综合起来,灵活取舍和应用,更容易达到思政课学理说透、事迹讲活、学生听懂的境界,实现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这样做不仅更吸引学生,而且有利于教师成长。
善于组织和利用视频资源讲活思政课,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视频资源的感受、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起来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这是成就学生主体人格的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视频资源、体验视频资源角色,教师将思考、判断的权力还给学生,正如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产婆术”,极大引发和唤醒学生的潜能,开拓其思维和视界。为了发表独立见解,学生会自觉阅读教材、积极思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学生在发表个人意见时能够激发起被肯定的需要,张扬其个性,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将得到满足。“精彩的讲演不如热烈的讨论”、“教育是点燃一把火”,善于组织和利用视频资源讲活思政课真正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尊重,对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在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教学从形式到内涵必然要有大的改变,教师要在自己“一桶水”的基础上,重视和学会选择、整合教学需要的资源,并有效组织起来,应用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